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列为“十五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为生物天然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数日后,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上提出:“中国将全面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从《建议》的战略部署到总书记的国际宣示,标志着绿色转型已从理念导向迈入制度落地新阶段,为为生物天然气等绿色能源产业开启了历史性机遇窗口。
《建议》指出“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并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为核心目标,关键在于“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在这一顶层设计下,生物天然气产业的价值得到系统性凸显。该产业以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厨余垃圾等为原料,兼具可再生与碳中和特性,完美契合“协同推进”的治理思路:
降碳:全生命周期排放极低,是天然气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的可行路径;
减污:实现城乡有机废弃物的规模化资源利用,从源头助力环境污染治理;
扩绿:副产沼渣沼液还田,推动形成农业生态循环;
增长:产业链条长,能有效带动装备制造、环保服务与乡村振兴。
《建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所强调的:“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这一论断为绿色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能源结构加快转型,生物天然气正从传统意义上的“补充能源”,升级为支撑能源体系安全与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
增强能源安全性:作为本土化生产的清洁燃气,可就地消纳农业废弃物,形成分布式清洁气源,提升国内气源自给率,筑牢能源安全底线。
提升系统稳定性:生产不受天气制约,可与波动性风光电互补,并通过管网灵活调度,增强能源系统韧性。
赋能终端脱碳:在工业供热、重型交通等难减排领域,提供经济可行的清洁替代现实路径。
《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并“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加快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这套组合拳为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商业化破局提供了关键引擎。在此框架下,生物天然气的价值实现路径将更为清晰:
碳资产化: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转化为可交易的碳资产,开辟重要收益渠道。
绿色价值市场化:“气证合一”等认证与交易体系,使环境价值在市场价格中得到体现,提升产品竞争力。
国际接轨:《建议》提出“推动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完善和衔接互认”,将助力我国生物天然气产品对接国际绿色认证体系,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五五”期间,在“全面实施碳排放双控”的制度驱动下,生物天然气产业将迎来从“示范探索”到“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随着产业潜力的充分释放,生物天然气必将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不可或缺的绿色能量。
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及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标明出处。


客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