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正在主动应变寻求破局。这一案例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以下初步梳理整理,与大家探讨交流,若有不妥之处,也恳请批评指正。
为什么天然气会被替代?
其次,可再生能源竞争力增强。风光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叠加绿电消费政策的鼓励和分布式光伏的广泛应用,园区越来越容易获得经济且具备“零碳”属性的电力供应,逐渐降低对天然气的依赖。
第三,电气化供能的综合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当前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而热泵、储能及智能控制等电气化技术迅速成熟,其初始投资与全生命周期成本正在显著下降。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电力使用的经济性已优于天然气。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燃气企业不主动推进低碳化转型,天然气在零碳园区规划中被边缘化几乎是必然的结局。这不仅意味着气量下降,也意味着前期投入巨大的管网资产可能面临“提前搁置”的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指标和财务回报形成双重压力。
当然,也应看到,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其灵活调峰能力可弥补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缺陷;在钢铁、玻璃等高温工业场景中短期内较难被电气化替代;加上现有管网基础设施成熟、覆盖广泛,以及其作为替代煤炭实现减排的重要过渡能源角色,天然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多元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燃气企业参与零碳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1. 保障现有业务基本盘
若燃气企业缺席零碳园区建设,园区用户寻求其他能源替代方案,则天然气销量下降成为必然。主动参与园区能源规划,可有选择、分阶段地实施整体建设,并将天然气定位为调峰、备用和应急能源,嵌入园区新型能源体系,为核心业务提供缓冲期,延缓被替代的进程。
3. 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面对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燃气企业需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以保持竞争力。零碳园区的建设带来了丰富的创新机遇,包括分布式光伏、储能服务、综合能源管理及碳资产运营等新兴领域。通过积极参与,企业能够培育新的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在能源系统变革中抢占先机,实现从传统燃气供应向绿色低碳能源服务的战略转型。
燃气企业的参与路径?
参与园区能源规划:争取在方案设计阶段就介入,将天然气以调峰、备用、应急保障等角色合理纳入能源结构,避免被彻底排除在外;
打造多能互补方案:联合热泵、光伏、储能等领域合作伙伴,设计气电协同、多能融合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低碳用能,而不是被动接受被替代;
提供能效和碳管理服务:搭建能碳数字化平台,帮助用户监测能耗与碳排放,尤其是针对高能耗及高碳排用户,主动提供节能改造和碳资产管理等服务,既稳定气量,也拓展增值收入来源。
挑战也是机遇
零碳园区建设,对燃气企业来说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重大机遇。被动应对,很可能失去重要客户和存量气量;主动融入,则不仅可能守住现有业务,还能开拓新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