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在第五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双碳’承诺,宣告了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雄心,也为世界带来了可持续的绿色繁荣。以 2023 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都位列世界第一位。”
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在发布《2024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时分析称,“从当前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已步入成熟阶段。据统计,2023 年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5 亿千瓦,其中中国占比高达29.43%,接近三分之一。”
然而,张大勇强调,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生物质发电行业所面临的挑战。随着电价补贴退坡,行业迫切需要探索适应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物质发电发展路径。
热电联产优势明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江亿在 5 月 11 日召开的中国国际暖通高峰论坛上表示,“热电协同”已经成为能源革命下供热系统面临的新课题。他表示,热电联产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在调峰出力的同时兼顾供热,其核心措施是储能,可以用储热替代储电,破解热电耦合问题。
相较于风电和光伏发电,热电联产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能源。尤其是在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更加严格,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效的提高已成为各国减排的主要途径。
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系统的平均综合效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 35%~37%的较低水平,相比之下,热电联产系统的综合效率远高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系统,其效率可以达到60%~80%,甚至最先进的热电联产系统的综合效率能超过90%。
生物质热电联产未来可期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在深入推进热电联产。比如,2024年2月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以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循环利用和清洁化利用为重点,稳步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加快生物天然气等非电利用产业化步伐,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和效益。
行业层面,热电联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电价补贴拖欠、转型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应以经济手段促进生物质发电项目转型为热电联产项目。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支持范围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维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每年定期开展存量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认定工作。同时,将认定的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优先纳入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或优先备案,优先足额发放电价补贴,以经济和市场手段加速生物质发电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相对于目前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普遍存在的纯发电项目盈利模式单一、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热电联产作为一种高效利用方式,展现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发电项目发展的主要方向,能够因地制宜地满足工业园区及附近城乡居民的供热需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双碳”大背景下,热电联产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方式,正在发挥着低碳清洁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从近期综合行业数据来看,我国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行业大概有 3~5 家企业单体项目年供热量超150万吨。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实际项目投资建设,热电联产行业正稳步发展。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工业和居民采暖的热力需求将继续上升,再加上利好政策的持续推进,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领域的发展前景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