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行业中期业绩分化明显,转型路径各有千秋
传统燃气业务承压,新能源与增值服务成破局关键。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在供需宽松、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稳步发展。各大燃气上市公司中期业绩近期陆续揭晓,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整体来看,四家主要燃气上市公司表现分化:港华智慧能源核心利润稳健增长;昆仑能源销量大幅增长但利润小幅下滑;新奥能源营收微增而利润减少;华润燃气则出现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
这背后,是各家企业在应对行业共同挑战时,选择了不同的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
1 四巨头业绩对比,营收利润表现分化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表格快速了解四家燃气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核心经营数据:
从表格可以看出,昆仑能源营收规模最大,但其利润同比下滑;港华智慧能源是唯一一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华润燃气的利润降幅最为显著。
2 气量销售结构变化,终端市场竞争加剧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长阶段性承压,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终端市场竞争加剧。
昆仑能源天然气销量达到290.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05%,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其中零售气量为166.6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3%。
新奥能源天然气零售气量为129.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其工商业零售气量同比增长2.4%至97.9亿方,居民零售气量同比增长1.3%至30.4亿方。
华润燃气总零售气量为207.6亿立方米,同比微降0.69%。其中,工业销气量下降2.2%,商业销气量下降2.6%,唯有居民销气量增长4.2%。
3 业务结构差异显著,多元化布局见分晓
各公司业绩分化的背后,是业务结构和战略重点的差异。
港华智慧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业务高速发展,净利润增长5%至约1.72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光伏并网2.6吉瓦,工商业储能累计并网260兆瓦时。
奥能源的泛能业务和智家业务毛利合计占比已上升至39.6%。其智家业务综合客单价提升至649元/户。
华润燃气的综合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1%至14.5亿港元,分部溢利同比下降22.6%至5.9亿港元。
昆仑能源的LNG加工与储运业务表现亮眼,除所得税前溢利同比增长11.41%至18.36亿元。公司还积极布局综合能源,累计建成88个分布式光伏项目。
4 行业面临共同挑战,顺价与成本压力并存
2025年上半年,燃气行业面临一些共同挑战:
国内天然气供需保持宽松,表观消费量同比小幅下降。受去冬今春气温偏高和行业消费结构调整等影响,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长阶段性承压。
顺价工作仍在持续推进。新奥能源在上半年有4个企业完成顺价,累计顺价比例达到64%。港华智慧能源通过顺价工作,使城市燃气综合价差提升至0.57元/立方米。
资本市场举措各异。新奥能源正推进私有化并计划赴港上市;华润燃气则计划回购股份,持续提升股东回报。
5 未来发展战略各异,转型路径逐渐清晰
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各燃气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也有所侧重。
港华智慧能源将继续大力推动以“光伏+储能+售电”一体化的减碳业务模式,成功发行类REIT产品,为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
新奥能源将继续“利用智能创新服务,成为以天然气业务为基础,为客户创造多品价值的服务商”的战略定位。
华润燃气将提升气源统筹能力,统筹规模超35亿方,同比增长100%。公司也将持续发展综合能源业务,累计签约装机规模包括分布式能源3.3GW、分布式光伏342MW等。
昆仑能源计划“立足实际、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试点先行”,积极开辟新领域,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从半年报可以看出,传统燃气业务增长整体承压已成不争的事实。
港华智慧能源凭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早期布局,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昆仑能源则凭借其庞大的基础设施和一体化优势,实现了气量的显著增长;新奥能源通过泛能与智家业务,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华润燃气虽面临短期挑战,但其提升股东回报的决心明确,并正积极加强气源统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