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并在碳排放核算方法中规定:园区内部燃烧生物质燃料可计为零排放,园区通过电力直供或绿证绿电交易获得的可再生电力以及受入的非化石能源热力,其排放因子均计为0。
自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以来,零碳园区建设成为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十五五”碳达峰行动的重要抓手。生物天然气作为兼具能源属性与环境属性的“绿色资产”,其在零碳园区中的作用正加速显现。
生物天然气来源于农业有机废弃物、畜禽粪污、餐厨垃圾等可再生资源,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提纯后所得,不仅具备与天然气相似的燃烧性能,还在生命周期内实现碳中和甚至碳负排放。
在零碳园区中,生物天然气可作为热力、电力和工艺原料使用,替代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与光伏、风电等波动性较强的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天然气可作为“稳定、可调节”的基荷能源存在,为园区能源安全与调峰能力提供保障。
更重要的是,根据《通知》核算方法,生物天然气在园区应用时不仅被计为零排放,还可通过碳交易、绿证交易等机制释放环境价值,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收益。
在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城乡融合区等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农业废弃物、餐厨垃圾、畜禽粪污等难以处置的有机废物。在传统模式下,这些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带来严重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压力。
生物天然气正是连接“废弃物-能源-资源”循环的理想路径。园区可将有机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气,再通过提纯制得生物天然气供园区使用,而副产物沼渣沼液可回用于农业、绿化,实现“资源零浪费、能量全回收”。
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废弃物自然降解过程中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也推动园区走向“零废弃、零碳排、零污染”的资源闭环体系。
生物天然气可灵活嵌入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与光伏、风电、储能等设施协同运行,实现多能互补、综合调度。例如,生物天然气既可作为“零碳热源”用于园区供热系统,也可通过热电联供装置实现冷热电联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在氢能产业探索方面,生物天然气亦可通过甲烷重整技术实现“生物质制氢”,推动氢电耦合,助力零碳园区实现终端能源全面脱碳。
生物天然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更是碳资产。在“双碳”政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生物天然气“气证合一”模式日趋成熟,通过核证体系获取绿色属性认定,将具备参与绿证交易、碳市场流通及可再生燃气交易平台交易的资格。
在零碳园区中,生物天然气不仅承担供能功能,更通过过推动“环境权益”与“能源商品”同步交易,为企业创造碳资产收益,促进产业链形成“资源—能源—金融”的闭环循环。
当前,国家已明确支持生物质能作为零碳园区热力来源,并在碳排放核算体系中赋予其零排放地位,进一步巩固了生物天然气在绿色能源体系中的战略价值。随着“十四五”进入攻坚阶段,“十五五”迈向高质量碳达峰新阶段,生物天然气将在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重维度,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等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