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 | 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山西德远净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德高行远,净节为能 做气体净化分离领域的专家
全国咨询热线:0351-6263057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山西德远净能环境科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元时代城B座25层
联系人:吴先生
电话:0351-6263057
传真:0351-6263057
手机:18636642806

行业资讯

碳利用 (CCU)vs 生物质(Biomass)两条低碳路径的技术逻辑与产业比较

时间:2025-07-15 09:53:32 来源:本站 点击:8次


——从全球低碳技术发展趋势出发的理性分析




一、引言:低碳转型呼唤多路径并进

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体系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到碳捕集、氢能、绿色燃料等细分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界和政策层面逐步共识一个核心观点:没有单一路径可以解决全部问题,组合拳才是主流。

在众多低碳技术中,碳利用(Carbon Utilization, CCU)与生物质能源(Biomass Energy)构成了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减碳路径,它们都试图解决“碳的归宿”问题,但出发点、路径逻辑与落地机制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从全球视角出发,系统性分析这两条路径的技术逻辑、碳减排机制、产业成熟度与发展潜力,并在最后简要说明为何我们聚焦于碳利用技术作为未来主航道。

944e705f16bede22c455525c26b795a2.jpg

二、技术逻辑的本质差异:碳的“再利用” vs “自然循环”

image.png

简而言之,碳利用更多体现为人造闭环系统,强调技术可控与模块化设计;而生物质路径则是一种自然循环的能源转化体系,体现生态依赖与原料地域性。




三、碳减排机制:谁更“负碳”?谁更可持续?

 碳利用


  • 减排方式:延缓CO₂释放或永久封存(如建材、矿物固碳)

  • 典型代表:CO₂加氢制甲醇/甲烷、DAC+合成燃料

  • 是否可负碳?,尤其与DAC(直接空气捕集)结合时可实现真正负碳

  • 可控性:高,路径清晰,可标准化工程复制



生物质路径

  • 减排方式:源头“负碳”,通过植物吸碳+能量替代


  • 典型代表:BECCS(生物质发电+碳捕集)、生物炭还田


  • 是否可负碳?是目前已运行的负碳技术之一


  • 持续性风险:高,依赖农业产出、生态系统稳定、土地资源配置

全球趋势对比


  • 欧洲、日本等碳强约束国家更关注CCU及DAC等新型负碳路径;


  • 拉美、印度、东南亚等农业国更偏好发展生物质能源;


  • 美国将CCU、生物质、DAC列为同一类“Carbon Management”工具,形成组合政策。




四、产业化成熟度与落地障碍

image.png

可以看出,虽然生物质在发展中国家短期内具备成本与资源优势,但从工程可复制性技术可控性产业延展性来看,碳利用显然更具“平台化潜力”。




五、全球低碳技术趋势:向平台型系统演进


趋势一:从“能源替代”走向“碳资源化”

未来的能源不只是绿色,更是碳中性甚至碳负性。碳利用为传统CO₂“废物”提供了资源化通道,变碳为产品,变排放为收入,被视为“绿色工业”的核心路径之一。

趋势二:模块化 + 去中心化成为主流

无论是甲烷化、合成醇还是DAC,均具备撬装部署与微网适配能力,有望与绿电、绿氢协同,构建“分布式+本地资源循环”的新型能源系统。

趋势三:政策激励从“补贴”转向“碳价值货币化”

全球碳市场兴起让CCU等技术具备明确价值归属。例如: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激励绿色燃料技术;


  • 美国IRA法案将DAC+CCU项目纳入税收抵扣范围;


  • 亚洲多国探索CCUS与氢能共同申报国家减排路径。

acd43a4cf418f2577b53845d95d7e96b.jpg

六、我们的选择:专注碳利用,构建“碳–氢–电子”系统

作为致力于负碳能源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易普斯能源(Electro Power Cell)选择不进入生物质赛道,并非因其技术价值不足,而是基于如下判断:

image.png

我们坚定认为:碳不是废物,而是未来产业最具价值的资源单元。通过打造以CO₂为原料、以绿氢为驱动的系统平台,EPC正在推动一场关于“碳”的新工业革命。




七、结语:通往碳中和的路,不止一条,但需走得深

生物质路径与碳利用并非彼此敌对,而是各自代表了不同场景、资源禀赋与技术理念下的选择。理解其异同,是每一位能源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对易普斯而言,我们选择走一条更长远、更难但也更可控的道路:从碳利用出发,构建可扩展的绿色能源系统。这不仅是技术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636642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0351-6263057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