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海事组织(IMO)《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及欧盟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等政策推动下,绿色甲醇正成为航运业脱碳的核心选择。以马士基为代表的国际航运巨头加速燃料绿色化布局,带动绿色甲醇需求激增。
近年来,国内绿色甲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绿色甲醇规划产能约1140万吨/年,而到2024年底,这一数字已突破5000万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对可再生甲醇的定义参考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1年发布的《创新场景:可再生甲醇》报告,其中明确指出,绿色甲醇的原料来源必须完全符合可再生能源标准。根据生产技术路线的不同,绿色甲醇主要分为“可再生电力制甲醇路线”和“生物质甲醇路线”。
在生物质甲醇的主要生产方式中,“生物质+绿氢”方案和“生物质气化重整”方案被广泛应用。相比之下,利用生物天然气与绿氢重整技术制备绿色甲醇,具有明显的优势。生物天然气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且在气体纯度上表现优异,生产过程的经济性较强,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生物天然气由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及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产生,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中,甲烷因其较高热值,能够在后续的转化反应中提供碳源和氢源,是生成甲醇的关键物质基础。
生物天然气经过脱硫、增压、转化、合成等工艺,可高效转化为绿色甲醇。与传统甲醇相比,生物天然气制取的绿色甲醇具有显著的低碳优势,不仅实现了碳的循环利用,还大幅减少了净碳排放,降低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为能源低碳化提供了重要路径。
此外,作为可再生能源,生物天然气通过特定技术转化为甲醇,能够丰富能源品类、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多元化发展。利用农业废弃物等原料,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作为可再生能源,绿色甲醇不仅在航运业中获得广泛应用,还因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2025年3月12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成功发射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这是中国海油富岛甲醇首次作为火箭燃料原料直供商业航天火箭发射。
尽管本次航天发射所用甲醇来源于富碳天然气,但生物天然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凭借其优越的低碳特性和广泛的原料来源,具有更大的潜力。通过生物天然气制取的绿色甲醇,凭借其高效、环保的特性,预计将在航空航天及其他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商业航天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着我国对航天领域的高度重视。随着产业集群建设的逐步推进,相关技术和资源的拓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商业航天的发展,尤其是绿色能源的应用,已成为推动产业革新的重要方向。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生物天然气正在逐步拓宽其应用边界。绿气新能源将紧跟市场需求,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的创新应用,并探索生物天然气与传统能源体系的深度融合。
相信,未来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将如火箭般加速腾飞,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图片素材及资料来源于网络等公开资料。 整理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章声明:图文整合,图文资料摘自网络,旨在交流学习,知识科普,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