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 | 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山西德远净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德高行远,净节为能 做气体净化分离领域的专家
全国咨询热线:0351-6263057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山西德远净能环境科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元时代城B座25层
联系人:吴先生
电话:0351-6263057
传真:0351-6263057
手机:18636642806

行业资讯

我国生物天然气政策变迁与产业促进路径

时间:2025-03-25 09:50:31 来源:本站 点击:58次


在碳中和目标与能源安全战略的双重驱动下,生物天然气(Biomethane)作为唯一具备"负碳-保供-惠农"三重属性的可再生能源,正经历从边缘能源向战略支柱的转型。本文通过构建"战略价值-国际经验-政策演进-制度创新"四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析中国生物天然气政策的演变逻辑与发展瓶颈。研究表明:德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EEG)构建"阶梯补贴+强制掺混"政策体系,推动生物天然气占天然气消费量12%;美国依托低碳燃料标准(LCFS)实现碳收益占比22%;而中国政策历经"户用沼气补贴(2003)→工业化转型(2019)→绿证交易衔接(2023)"三阶段演进,仍面临原料收储体系薄弱(成本占比43%)、认证规则受制(ISCC减排系数歧视)等挑战。本文提出构建"立法保障-标准输出-数据主权"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建议制定《生物天然气促进法》、设立国家原料收储基金、建立"北斗时空链"认证平台,力争2030年形成800亿立方米产能,贡献全国碳减排量的6.8%

5df1b1634e7bb37b7aac6a289bb51a65.jpg

Part


1

生物天然气的战略价值与时代意义

       生物天然气的战略价值已超越单纯能源替代,成为连接碳中和、能源安全与乡村振兴的系统解决方案。其负碳属性、原料可再生性及产业链协同效应,为破解"能源-环境-农业"三元悖论提供可能。下文将通过对国际政策范式的比较分析,揭示制度设计对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1)能源安全与碳中和的双重使命

     生物天然气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秸秆、畜禽粪污)转化为高纯度甲烷(CH₄≥97%),其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强度达2.5tCO₂/t,相当于化石天然气的负碳排放。在能源安全维度,我国2023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5.3%,若实现2030年200亿立方米生物天然气产能,可替代进口量15%,降低能源安全风险。

2)乡村振兴与循环经济的协同载体

     县域级生物天然气工程可形成"原料收集-能源生产-沼渣还田-农业提质"的闭环系统。以山西能投项目为例,年处理20万吨秸秆可生产1亿立方米燃气,同步减少6.2万吨CO₂排放,并通过有机肥替代使小麦增产12%,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 

Part


2

国际生物天然气政策范式比较分析

      光伏应用从地面电站单极驱动转向"集中式+分布式+移动能源"三足鼎立,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催生光储氢融合新范式。 


1)德国:政策驱动型技术创新体系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 EEG)构建了全球最完善的生物天然气支持体系: 

  • 阶梯式补贴:根据项目规模(<500Nm³/h至>2000Nm³/h)提供0.08-0.12欧元/kWh电价补贴,保障项目IRR>12%

  • 强制掺混义务:要求天然气管网生物甲烷掺混比例从2025年10%逐步提升至2030年20% 

  •  碳税返还机制:生物天然气生产商可申请返还终端消费碳税的40%  


      在此政策框架下,德国建成生物天然气厂9500座,年产能达12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2%。  


2) 美国:市场导向型碳金融机制
      加州低碳燃料标准(Low Carbon Fuel Standard, LCFS)通过碳信用(Carbon Credit)交易激活市场活力: 

  • 碳强度标准:要求燃料供应商逐年降低产品碳强度,2025年目标为10%减排

  • 信用交易机制:生物天然气项目每生产1MMBtu(百万英热单位)可获得0.2个LCFS信用,2023年均价达200美元/信用

  • 基础设施补贴:对加气站建设给予30%投资税收抵免  


       该政策使美国生物天然气产能从2015年的20亿立方米增至2023年的85亿立方米,碳收益占比达22%。  


3) 瑞典:高规制倒逼的系统转型
      瑞典通过全球最高碳税(137美元/吨CO₂)与零垃圾填埋政策,倒逼城市固废资源化: 

  • 固废处理费改革:对填埋垃圾征收80欧元/吨处理费,推动市政当局投资沼气工程

  • 交通燃料强制配额:要求公交系统生物天然气使用比例从2023年65%提升至2030年100% 

       斯德哥尔摩Högdalen项目通过协同处理餐厨垃圾(60%)、污水污泥(30%)与园林废弃物(10%),实现甲烷产率0.48m³/kgVS,余热供应覆盖1.2万户家庭。 


Part


3

中国生物天然气政策演进与瓶颈分析

     中国生物天然气政策已从粗放补贴转向系统化设计,但制度供给的精准性与国际规则话语权的缺失仍制约产业发展。破解这些瓶颈需构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体系,下文将提出制度创新路径与实施方案。 


1) 政策变迁三阶段特征

  • 户用沼气阶段(2000-2010):以《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2003)为核心,中央财政按户补贴(1500元/户),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4200万户,但存在规模小、利用率低(<30%)问题

  • 工业化转型阶段(2011-2020):《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首次提出工业化路径,规划2025年产能超100亿立方米,推动"原料收储-规模化生产-管网接入"体系建设

  • 市场化深化阶段(2021至今:《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政策》(2023)将生物天然气纳入绿证交易,允许通过碳市场(CCER)获取额外收益,开启环境权益变现通道  


2) 关键瓶颈诊断

  • 原料收储体系缺失:秸秆、畜禽粪污等原料分散,收储成本占比达43%,缺乏国家层面收储基金支持

  • 认证规则受制于人:ISCC(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and Carbon Certification)体系对中国水稻秸秆设定歧视性减排系数(0.33tCO₂/t vs.欧洲小麦0.51tCO₂/t),导致出口碳收益损失23%

  • 技术标准滞后:厌氧发酵设备国产化率仅70%,关键菌种依赖进口(德国EnviTec占比60%) 

Part


4

产业促进路径与政策创新建议

d3f95251dcd6a838baa85a70ab42229c.jpg

通过立法构建制度稳定性、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成本约束、通过标准输出争夺规则话语权,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将推动中国生物天然气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跨部门协同与长期政策连贯性,这正是下文结论部分的核心关切。

1) 立法保障与顶层设计

  • 制定《生物天然气促进法》:明确2030年产能目标(200亿立方米)、管网强制掺混比例(10%)及碳减排核算规则

  • 设立国家原料收储基金:按区域差异对秸秆、畜禽粪污收储给予0.1-0.3元/吨·公里补贴,降低原料成本占比至30%以下


2) 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 组建中德生物天然气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高固厌氧发酵(TS>30%)、耐氨氮菌种选育等关键技术

  • 建设"北斗时空链"认证平台:基于北斗卫星定位与区块链技术,实现原料溯源、生产监测、碳核算全链条数据主权控制


3) 市场机制与标准输出

  • 创新"气电联动"绿证产品:1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可兑换1.2kWh绿证(GEC),允许跨国交易

  • 主导制定《亚洲生物甲烷标准》:将水稻秸秆、棕榈空果串等区域特色原料纳入方法学,推动与东盟的互认协议 

Part


5

风险预警与战略建议

cfa283e6566d5686b18f36065297c732.jpg 

生物天然气产业的竞争本质是能源治理体系的重构。中国需把握三大战略机遇: 

  • 技术突破窗口期(2025-2030):建成国家级厌氧菌种库(>5000株),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90%

  • 制度创新加速期(2026-2035):在海南自贸港设立国际生物天然气交易所,形成亚太定价中心

  • 规则输出黄金期(2030-2040):通过"一带一路"输出"北斗认证+中国标准",主导亚洲生物甲烷贸易规则


      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中亚小麦秸秆正通过中德融合技术转化为清洁燃气,同步签发"数字绿证"接入欧洲能源交易所(EEX)。这种技术自主化与规则输出能力的双重突破,不仅助力碳中和目标,更为全球南方国家突破碳殖民主义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Outlook for biogas and biomethane 2025[R]. Paris: OECD, 2025. 
[2]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农村部. 《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Z]. 发改能源规〔2019〕1895号, 2019. 
[3] EnviTec Biogas AG. Dry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Manual[M]. 4th ed. Germany: Springer, 2024. 
[4] 张伟, 等. 生物天然气碳认证技术突破与标准体系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 2024, 44(5): 2456-2468. 
[5] 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Biomaterials (RSB). RSB Certification Framework Version 4.2[Z]. Geneva: RSB, 2024.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636642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0351-6263057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