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绿色转型进行了统筹布局,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后,8月上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提出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等33条重点任务,被业界称为“绿色转型33条”。
绿色转型的主体是企业,“绿色转型33条”一经发布,立即成为国有企业尤其是能源、资源类国有企业关注的重点。国有企业要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具体的落实落地、创新实践。
绿色转型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绿色转型33条”提出全面绿色转型的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所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所擘画的宏伟蓝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转型的政治保证。
第一,绿色转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使命担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狠抓全社会节能减排,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二,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转型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着力推动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治理,成功探索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另外,绿色转型也会带来其他的效应,比如助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再如绿色转型可以通过实施光伏扶贫、清洁取暖等重大工程行动,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绿色转型改革成果人民共享。
第三,绿色转型是党治国理政的创新实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开治国理政新局面的责任担当。坚持系统思维促进全面转型,把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抓住关键环节,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相适应的治理体系。而国有企业在这个全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是参与的一部分,又是主导的主体。
中央企业绿色转型的具体实践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火力发电企业、风力发电企业以及煤制油煤化工企业,在党的领导下,自重组以来取得了显著且长足的发展。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是继2016年7月19日总书记视察宁夏煤制油,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之后,第二次视察国家能源集团煤制油化工项目,其间,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国家能源集团走好中国特色能源高质量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三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持续深学细悟,时刻对标对表,牢记嘱托、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披荆斩棘、勇毅前行,能源保供展现新担当,绿色低碳转型迈上新台阶,现代煤化工“三化”发展打开新局面,能源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集团煤炭产销量、发电量、供热量、铁路货运量分别达到全国的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在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推动能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
在煤炭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方面,国家能源集团主动出击,完善4个亿吨级绿色生态智能矿区规模建设,提档升级智能建设,建成世界首套8.8米超大采高智能工作面、国内首个数字矿山示范矿井和世界首座智能煤矿地面集中控制中心,建成9处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14处示范煤矿、39处智能化煤矿,引领着行业智能开发的方向。从实现露天煤矿采煤连续工艺的“首台套”,到持续攻坚高端装备研发、环境全面感知、煤岩实时识别、数据开发利用等智能技术,再到竭力打造一批地质透明可视、灾害预警精准、采掘作业少人的示范煤矿,煤质快检技术实现了首笔煤炭交易的快速结算,为能源交易带来了新的便利。国家能源集团凭借科技创新为煤炭产业注入磅礴活力,在露天矿卡无人驾驶、装载系统智能无人、“黑灯”选煤厂、无人工作面等方面,绿色、智能化创新成果显著。
在煤电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方面,为了全力做好煤电这件大事,国家能源集团深入推进数智技术,首创燃煤发电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并上升为国家规范。数字技术帮助系统50多台百万千瓦等级燃煤机组,打造热效率高、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的煤电机组运行典范。2023年10月投产的湖南岳阳电厂2×100万千瓦新建工程1号机组,首次在一次再热机组采用带平衡发电机的双机回热、烟气三级余热利用和高位收水冷却塔等技术,使设计供电煤耗低至267克/千瓦时,再次刷新国内一次再热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纪录。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国家能源集团瞄准国家提出的6个未来产业方向,制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工作方案,加快煤基新材料、新能源、工业软件等研发,建立专业化平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坚持“五化”思路发展新能源,积极布局“新能源+储能”,推进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发展,探索发展“虚拟电厂”,推动CCS、CCUS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逐年提升。积极发展新型水风光储一体化能源新业态,青海玛尔挡“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初具规模,国内最大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在宁夏腾格里取得显著进展,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于福建莆田投产,全国规模最大构网型储能电站在宁东基地并网,浙江梅屿储能电站投入商业运营,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在整体产业结构中占比快速提升至近40%,大步朝向清洁能源转型目标迈进。另外,国家能源集团牵头设立了中国氢能联盟,构建“绿色氢能供应链”和“氢能联盟服务链”体系,上线全国氢能大数据平台,发布全球首个相关标准及评价,率先建成全球首台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国内首座重载铁路加氢站等项目,张家口尚义风光耦合制氢示范项目的成功,填补了我国兆瓦级大规模风光耦合制-储-用氢系统运营示范工程的空白,涉及海洋、高寒、内陆等多样化环境,为氢能产业发展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贡献了国能智慧与方案,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绿色转型是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号角已吹响,这场大的变革需要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应对挑战,占领先机,一要“快”,二要“全面”。
数据已经显示“快”的因素:截至2024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6.5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3.8%;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2023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60%以上。“全面”也是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必须考虑的,《意见》提出四个“坚持转型”,即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