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基:中国生产规模将为欧洲提供经济的绿色船燃
2024年9月25日-26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如期举行,全球政界、商界和企业的杰出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推动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措施。
在“生态优先——推动新能源发展,加快全球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会议上,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Jens Eskelund)受邀出席,并释放积极信号:马士基与中国共同合作,完全有可能具备为欧洲提供价格经济的绿色燃料的能力。
马士基自身脱碳目标为204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相比于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划的航运业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整整提前了十年。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马士基成为航运业的脱碳先锋。
当前受燃料成本、技术法规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马士基的脱碳路径和燃料选择,越来越成为业界较为关注的话题。
彦辞在会上强调:“能源优化对达成脱碳目标至关重要”。他表示:“最好的燃料就是不使用化石燃料。但目前尚不能完全消除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业界需要寻找有效的替代燃料。在脱碳方面,航运业仍然有大量优化工作需要完成,需要寻找有效的替代燃料,对于马士基来说也是如此。”
中国可能会把能源价格“打下来”
马士基方面表示,为了促进行业绿色转型,时间绝对是非常关键的。“相比于2023年的能源价格,今年,我们从中国生产商得到的能源报价已经显著降低。”
他指出,能源价格降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在规模化和工业化方面表现较好。
第二,中国拥有一些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生产商。例如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面板等等技术。
“因此,我们与中国合作,完全有可能具备为欧洲提供价格经济的燃料的能力。”
欧洲船燃项目关停
虽然,欧盟坚定对中国进口商品征加关税,但欧洲的高昂生产成本对行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期,我们看到欧洲的一些生物燃料项目陆续流产,如壳牌暂停了鹿特丹工厂(欧盟宣布的最大的生物燃料项目),Ørsted放弃的氢气项目Flagship One等。
正如此前马士基首席执行官Vincent Clerc表示:“丹麦方的集装箱运营商希望看到欧洲绿色船燃取得成功,但事实却是,欧洲正慢慢失去优势。”
据悉,2023年,中国向欧洲出口了180万吨生物柴油,价格比欧洲自产的价格低50%。因此,受本地生产价格高昂影响,欧洲燃料生产商正苦苦挣扎。
上海有潜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燃料交易中心
尽管中国依靠生产规模降低了船燃成本,但彦辞也指出:“目前,绿色燃料定价还未达合理水平。所以,我们仍需要全球法规监管并努力缩小绿色燃料和化石燃料的价格差距,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更紧密的合作。”
彦辞还表示:“我们对未来的绿色转型仍持乐观态度,尤其是在中国。由于当前全球缺乏全面的绿色燃料市场,马士基认为中国,特别是上海,能够成为绿色燃料生产的重要参与者。”
这与马士基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Robert Maersk Uggla)先生近期在访华期间透露的信息一致,乌拉格表示:“上海有潜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燃料交易中心。”
2024年4月,“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在上海洋山港进行了中国首次绿色甲醇加注作业,创造了绿色航运的里程碑,上海港也成为中国首个具备绿色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马士基方认为,这为上海成为绿色燃料交易中心奠定了基础。具体详情见马士基董事会主席访问中国并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
彦辞还表示:“目前还没有全球绿色燃料的指数,也许应该开发一个这样的指数来监测市场动态,而这个指数有可能叫作‘上海绿色燃料指数’。
最后,彦辞强调了业界合作的重要性:“绿色产业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如生产商、政府等合作来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