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盛事,肩负着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使命。自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起,历届奥运会都将环保列入了目标管理。
尽管低碳环保、绿色办赛早已成为奥运会的重要传统,巴黎奥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盖仍向世界承诺,要打造一届“最绿色的奥运会”,将本届奥运会的碳排放量较前两届减少50%,控制在约175万吨以内。为此,巴黎奥组委为此推出了一系列减排措施,涵盖吃、住、行各方面。
在住宿方面,巴黎奥运村充分利用已有建筑设施,包括将影视基地改造成有3200个座位的超大餐厅,电影工作室改装成运动员训练室,利用当地医学院资源组建综合诊所等。同时基于历史天气特点,奥运村建筑采用木材和低碳水泥建造,自然通风而不使用空调,确保每平方米的碳排放量低于传统建筑。赛后,奥运村建筑底层将被商铺取代,住宿区对外租售,周围设施改建为办公楼和学校,预计在2025年变成真正的社区。运动员卧室内摆放的纸板床架和床垫赛后也将被回收利用。
在场馆建设方面,本届奥运会大部分项目都在现有场馆及临时场馆举行,新修建的场馆仅有3个,其中巴黎全新建造了一个水上运动中心,奥运会后将改建为社区游泳池;此外,建造了一个本来就计划修建的篮球馆。其他比赛场馆大多利用现有或临时设施,很多东西都是租赁的,如座椅和看台,90%的设备将得到二次利用。埃菲尔铁塔、协和广场等历史古迹附近建设的8个临时场馆也是如此。
在总的碳排放量中,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34%。巴黎宣布限制私家车数量,建议游客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巴黎大区交通委员会将推出“巴黎2024通行证”,持证游客可按日或按周付费使用公共交通。此外,零排放公交车将随时待命,负责接送持有奥运门票的观众。85%的比赛场馆距离奥运村不到半小时车程,运动员的通行时间将尽可能缩短。
为了让更多人实现“绿色出行”,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为本届奥运会新建了长达400公里的奥运自行车道,并配备了4.6万台共享自行车,部署了2.7万个自行车停车位,以实现“100%可骑行”的目标。其中1万个车位和部分自行车道将永久保留,作为奥运遗产长期为节能降碳添能助力。
在饮食方面,奥运餐同时满足三个标准:80%的食材来自法国本地采购;增加素食比例,蔬菜供应量将是往届奥运会的两倍;提供100%循环使用餐具,并将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量减半,以减少碳排放和减少浪费。
为科学降碳,巴黎奥组委、法国体育部及奥委会还共同开发了一款名为“气候教练”的应用程序,从餐饮、住宿、交通、物流等方面估算奥组委工作人员等程序使用者的碳排放量,并向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减排措施。
国际社会对于绿色奥运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奥委会就已提出环保方面的要求。1994年8月,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1996年7月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问题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1999年,国际奥委会制定《奥林匹克21世纪行动议程》,明确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在严格的环保标准下举办奥运会。
近年来,绿色奥运理念在各届奥运会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2022年,北京冬奥会继续强调绿色奥运的理念,展示了氢能火炬、生物可降解餐具、3D打印固废技术等环保措施。上一届的东京奥运会则采用了回收金属制造奖牌、可回收聚酯纤维志愿者服装和由东部大地震后临时住房产生的铝废料制作的火炬等多项环保举措。
绿色奥运的理念已深植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之中,不仅是评判申办城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要素。而实现碳中和,已是绿色奥运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绿色低碳举措不断,但截至目前,巴黎奥运会尚未宣布要实现碳中和,仅宣布采用ARO的方法进行碳排放管理:即避免(Avoid)不必要的排放、采取减排措施(Reduce)以及对无法避免和削减的碳排放进行抵消(Offset)。
碳抵消(carbon offset)是指通过投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来补偿个人或组织产生的碳排放量,这些项目可能包括植树造林、风力发电、太阳能项目或提高能源效率的举措。
当前,碳抵消仍是体育赛事达到“碳中和”的主要方法。例如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东京都和埼玉县等地210多家企业提供的碳排放配额援赠,用于抵消无法避免的碳排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则依赖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举措,实现了碳中和目标。为了中和碳排放,巴黎奥组委还将资助全球各地有助于应对全球变暖的项目,如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等中和碳排放。
据悉,生物天然气作为目前唯一成熟的“负碳排放”能源,在碳抵消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生物天然气通过将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并进一步净化提纯成与常规天然气成分、热值等基本一致的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替代了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实现了显著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